買晚餐的時候,聽到一個在吃路邊攤的中年男子有點生氣的對老闆抱怨:「不知道這群年輕人在立法院幹什麼,毀損公物,這裡面也有我的納稅錢耶!」
老闆笑笑地說:「這是邁向民主的陣痛期。」委婉又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。客人訕訕地沒回話。
於是我決定了今晚不談設計,要來談一下服貿。
服貿協議條約內容不夠對等,加上這個協定究竟是要被視為「逐條審議」的三讀法案,或是「全案直接贊同否定」的二讀程序都尚未釐清,就被立法委員草率武斷地強行通過。
在這項貿易協定裡,促進貿易不是不好,但前提必須是國與國對等利益互惠。舉個跟設計有關的例子,中國可以在台灣隨意成立品牌商店賣設計商品,且沒有任何限制。但台灣要到中國去賣自己品牌的商品,首先就有一個全中國超過30家店舗時,必須讓中國企業入股的奇怪限制。
再翻譯的白話一點,中國企業可以來台灣賺錢不用分給台灣,但台灣企業到中國賺錢時必須分給中國企業利潤。
這究竟是什麼奇怪的貿易協定呢?(而這只是當中幾十條不對等條約內容的其中之一而已)
如果,你只有看一則動態訊息的時間,希望你花10分鐘,好好看完這個關於「服貿協定」的內容分享。這能幫助你更加瞭解所謂吵得沸沸揚揚的服貿究竟是什麼事情。
如果看完你也心有所感這種不平等對待的條約簽訂居然只花了3秒鐘就被草率決定。我相信你也會跟眾人一般在今晚一起走到立法院前。衷心期盼台灣不要變成下一個香港。
(敬請分享)